了解重庆服务器托管存储器
按存储介质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比如内存、U盘、固态硬盘。
磁存储器:在金属或塑料表面涂抹一层磁性物质,比如磁带、磁盘(普通硬盘)。
按存取方式分类: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随机读取与位置无关。分有两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和动态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现在的内存条是DRAM。
串行存储器:与位置有关按顺序查询。
只读存储器(ROM):只读不写或者很少进行更改的。比如BIOS。
缓存:CPU中的寄存器、高速缓存(现在焊接在CPU中,里面有一级缓存L1、二级缓存L2、三级缓存L3,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点击性能CPU,就可以看到L1、L2、L3)。
主存:计算机中的内存。我们常说的内存条(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辅存: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设备,比如U盘,磁盘,移动硬盘。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思想是上一层次的存储器是低一层次的高速缓存。 比如一级缓存是二级缓存的高速缓存,二级缓存是三级缓存的高速缓存,三级缓存是主存的高速缓存,主存是辅存的高速缓存。因为辅存的速度是最慢的,所以我们要避免CPU访问辅存取数据,所以交给主存利用DMA去跟辅存打交道(搬运数据到内存),需要什么数据还是得由CPU来控制。
缓存-主存层次:
原理:局部性原理。
实现:在CPU与主存之间增加一层速度快(容量小)的Cache。
目的:解决主存速度不足的问题。
主存-辅存层次:
原理:局部性原理。
实现:主存之外增加辅助存储器(磁盘,SD卡,U盘等)。
目的:解决主存容量不足的问题。 比如有个20G的程序,电脑只有8G内存,当运行程序时,会把程序当前需要要用的数据加载到内存去,不需要用的数据加载到辅存去,此时就是内存与辅存在交换数据。
局部性原理:可分为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顺序(算法)局部性。
时间局部性(Temporal Locality):如果一个信息项正在被访问,那么在近期它很可能还会被再次访问。(比如程序循环、堆栈等)
顺序局部性(Order Locality):在典型程序中,除转移类指令外,大部分指令是顺序进行的。(比如指令的顺序执行、数组的连续存放)
空间局部性(Spatial Locality):结合顺序局部性,在最近的将来将用到的信息很可能与正在使用的信息在空间地址上是临近的,也称为预存。
所以有了局部性原理,保证了CPU能高速工作,当我们第一次打开某个程序时,可能会比较慢,过一段时间第二次重新打开时(不是关机重启),发现变快了。因为第一次的时候,程序的相关链接库没有加载进内存,需要从磁盘读取,所以慢,第二次打开因为链接库在内存里面(内存也属于经常访问的),所以快。
浏览次数:3538 发布时间:2020/7/21